父母如何正確引導孩子
發(fā)布時間:2021-11-11 15:46:25
五歲的女兒,光著腳,正在自娛自樂地跳舞,一回頭,發(fā)現爸爸正在盯著自己看!女兒立馬停止了動作,怯生生地跟爸爸說話:
女兒:爸爸,您在看什么呀?
爸爸:我在看你呀!怎么不跳了?
女兒:爸爸,我沒穿鞋!您生氣了嗎?
爸爸:沒有��!我覺得你跳得太好了!原來你沒穿鞋啊!
女兒:那您會批評我嗎?
爸爸:�。窟@次不批評你了,下次穿鞋再跳,別著涼!接著跳吧!
女兒:嗯,好!可是,爸爸,我現在不想跳了!
爸爸:好吧,那你想跳的時候再跳!可為什么,剛才跳得好好的,現在就不跳了呢!
女兒:我就是不想跳了!
。。。。。。
案例中的小姑娘,特別善于“察言觀色”,非常在乎別人的臉色,父母很是擔心,覺得自己的孩子活得太累,尤其是作為一個女孩子,為什么要如此遷就別人的感受呢?活得一點都不自我,還很容易害羞,放不開。
讓小姑娘父母還想不通的是,全家人對孩子都很寵愛,孩子本身也特別乖巧,很少淘氣,很少反抗大人,所以大人對孩子也很少嚴厲,基本都是很溫和,也常跟孩子講道理,讓她不要管別人,做自己就好,小孩子管好自己就行,不用管大人,大人有大人的事情,小孩子不用操心。
可是,事與愿違,孩子卻總是很在乎別人,別人的臉色稍有變化,她立馬就能覺察到,接下來便是立刻停止自己正在進行的事情,趕緊小心翼翼地詢問,別人臉色變了,是不是跟自己有關?生怕自己做錯了事情不自知,似乎常常處于“做賊心虛的狀態(tài)”。
以往我們也談論過,察言觀色是孩子高情商的重要表現,是心智成熟的標志,是孩子心理發(fā)展的必經階段,這種能力有助于孩子的社會適應和社會交往。
但是,今天這位小朋友不同,她的“察言觀色”能力過于強,使用頻率過高,過于敏感,甚至嚴重影響她的常態(tài)生活和行為。因此,對于小孩子,擁有和獲得一份能力非常重要,但是擁有之后的應用適宜性也顯得尤為重要。
如果孩子對自己擁有的能力過高頻率使用,再由此建立了非正確聯結的時候,往往這種能力不僅不會有利于孩子的社會交往,還會阻礙孩子社會性的進一步發(fā)展。如案例中的小女孩,看到爸爸專注嚴肅的樣子,就立馬歸因,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穿鞋,導致爸爸生氣了?爸爸正在考慮要批評自己?而實際上爸爸的心理活動卻是:閨女跳得真好!而且那種自我陶醉的樣子太可愛了!以至于爸爸看得有些發(fā)呆。
那么,是什么會讓小姑娘如此善于察言觀色?
首先,親子互動經驗。盡管,在上面一瞬間,父母對孩子并沒有做出任何嚴肅嚴厲的管控,但從孩子的擔心中可以看出,父母對她是有要求的,譬如穿鞋子這件事情,一定嚴厲批評和管教過,否則孩子不會如此敏感畏懼。父母需要提醒自己,對于孩子一些需要糾正的行為,大可不必震怒,因為這樣做更可能讓孩子記住你“兇巴巴”的一面,對你心生畏懼,卻又不會習得你期待的好習慣,譬如小女兒如此懼怕,但依然會選擇光腳。無數事實和經驗證明,懲罰和訓斥都不是教育孩子的好方法。
其次,個性先天敏感。不得不說,孩子有如此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她自身的氣質特點。膽小、畏縮、怯懦,天生就不是什么都不怕的頑皮孩子。這種特點,往往如同人的膚色一般,很難徹底改變,但是父母可以通過良好的引導,讓孩子不為這一特點所困,盡可能專注于自己的內心喜好,勇于追求自我,擺脫他人的期待。勇敢直視自己內在需要,適當忽略他人的“指手畫腳”也是一種需要習得的意識和能力。因為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擁有更加積極的歸因,不會胡亂給自己施壓。就像對熱的感知一樣,一點都不敏感,把手都燙傷了都感覺不到痛很危險,但是稍微熱一點就痛苦難捱,也是很令人困擾的事情。在一定的范圍內生存和生活,可能是我們人一生要學習的體驗的課程。
最后,父母教育引導。遇到什么樣子,這真的是父母很難做主的事情,孩子一旦來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唯有全盤接受,沒的選擇,不可重選。不管孩子怎樣,為人父母,都應懂得挖掘孩子的優(yōu)勢,發(fā)現孩子的成長,而不是緊緊盯著孩子的不足,或是擔憂孩子的未來。父母不要認為今天的訓斥,就是為了孩子更好的未來,因為這些往往沒有太大關系,真正決定孩子明天的,是你今天的接納、寬容和寵愛,就像給孩子充電一樣,讓他們有足夠的精力自己去面對每一天。
為什么父母總是覺得自己在教育孩子,卻又總是不得其效?其根本就在于,父母往往發(fā)現了孩子的問題,第一想法就是糾正孩子,刪除孩子的問題,而很少就思考,如何接納孩子,同時又引導孩子的行為在適宜的范圍內?當孩子察言觀色歸因不準確時,父母是輕描淡寫略過,還是足夠重視幫助孩子梳理,就像我們重視孩子每一道作業(yè)題目一樣?
再談孩子喜歡光腳不穿鞋子這件事情,很多家長都會反饋這個問題。孩子戶外外出時,你不讓他穿鞋子,他也會自己主動穿,因為不穿的話,會帶來很多不舒服,但是回到家,大人們可以自己試一試,如果不考慮衛(wèi)生、安全和習慣問題,是不是不穿鞋子更放松更舒服?尤其是炎熱的夏季,踩在冰涼的地磚上?寒冷的冬季,踩在溫暖的地板上?因此,父母要相信孩子,他們總會主動選擇更舒服更有趣的生活。
類似的想法,建議父母選擇性條件性地滿足。跟孩子一起約定出明確的規(guī)則:什么時候可以光腳?什么時候要穿鞋?干凈有地暖的地板上,跳舞也好、游戲也好,不穿鞋又何妨?冰涼的地磚上、可能存有打碎的玻璃杯、許久沒有清掃,穿鞋自然是必須的,因為鞋子能保護我們的小腳和身體。清晰的規(guī)則,能讓孩子活得明白,玩得踏實。而不是稀里糊涂地不知所措。
當孩子表現出極度敏感起來,父母最好花些時間幫幫她們。因為年幼時的認知,常常影響孩子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的思維和行為風格。孩子察言觀色,往往是他們忐忑不安的時候,此時父母不能只動嘴不行動。應該蹲下來,抱抱孩子,真誠地跟孩子說,“爸爸是覺得你跳得太好了!爸爸非常喜歡你認真跳舞的樣子!爸爸根本沒有看到你的腳,你一說爸爸才發(fā)現你居然沒有穿鞋?腳涼嗎?繼續(xù)光腳跳還是穿上鞋子再跳?”
為了進一步破除孩子的顧慮,父母當然是和孩子一起跳上一會兒了,權當親子游戲。如果條件允許,不妨跟孩子一樣,光腳跳舞,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說明,光腳跳舞是被鼓勵和允許的。
如果光腳確實不適宜,爸爸親自帶孩子選擇自己想穿的鞋子,讓孩子的“半結構化”的互動中,引導孩子穿上鞋子,“你想穿哪個?爸爸跟你一起跳!”就比“快把鞋子穿上,一會兒著涼!”效果要好很多。
當孩子表現出過于在乎他人的臉色時,不要總是責備和擔憂孩子,要循序善誘,先接納孩子,”我都沒發(fā)現,你的觀察可真仔細!”“也許別人不是這個意思,也許別人沒在看你,就是看了,也一定是因為喜歡你!”讓一個小孩子成為“自作多情”往往比讓他們過渡謙遜地“妄自菲薄”要好上很多倍,因為這才是小孩子自信的源泉,也是小孩子應該有的樣子,盡管有些魯莽、夸張和自不量力,但孩子就應該有這樣的勇氣和沖動。
作為父母,除了注意引導孩子,更重要的便是身教。如果我們引導孩子的內容,自己都做不到,或者不愿意朝著那個方向去努力,那么孩子也終究難以到達我們所期待的點位。
因為多年以后,每一個長大的孩子都會驀然發(fā)現,自己和爸媽是如此的相像,不論你覺得你們曾經有多么地不同,無論你喜歡還是不喜歡他們身上的特質和處世風格,你都不可避免地像極了你的父母,從容貌到言行舉止,以及思維方式。這就是榜樣的力量。所謂耳濡目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即在此。
本文由培訓無憂網專屬課程顧問整理發(fā)布,希望能夠對想參加親子教育培訓的同學有所幫助。更多培訓課程歡迎關注培訓無憂網青少年心理培訓課程頻道或添加老師微信:15033336050
以上文章由天津卓育英才課程顧問整理編輯發(fā)布,部分文章來自網絡內容真實性請自行核實或聯系我們,了解相關專業(yè)課程信息您可在線咨詢也可免費申請試課。關注官方微信了解更多:150 3333 6050